尚书坊传说

jiehu0992 2019-7-2 1174

明清时代的邻水城中街,在现在的老百货公司所在地,有一座豪华的府第,贵人槽大屋基刘氏宗祠——“桂林居”。在“桂林居”门前的大街上还有一座典雅端庄的牌坊,名之曰“尚书坊”。

尚书坊为石木结构,四柱三叠,斗拱重檐,构筑特别精致。顶层中间高,两边低,呈笔架形琉璃瓦屋面,飞鳌座脊。正中间最高处是尚书官帽的造型,第二层两边也是琉璃瓦屋面,两面四方的鳌角,中间镶嵌着“尚书坊”三个醒目大字的匾额。第三层仍然是琉璃瓦屋面,中间刻有“天子耳目”四个金色大字的横匾。立柱左右两边的两面雕刻着“文官下轿,武官下马”的对联,下面是四根石柱子,石柱两面均为文官上朝时的靴子造型。

牌坊横跨整个街面,从整体来看,不仅端庄大气,而且典雅肃穆。偌大一个牌坊,不仅有文官的朝靴造型分外奇特,而且下面通道的位置却不是很高,所以文官必须下轿,武官必须下马方能得以通行。

就是这独特的造型,使这座牌坊远近闻名。它不仅仅是令人好奇而前来观瞻,还让外地人更加敬慕邻水人一言九鼎风格。就是这座独特的牌坊,使刘三才与县太爷的故事在邻水及周边的大地上经久相传。

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,邻水城东门外华峰寺坎下有个凤凰塆,有位英俊少年。姓刘,名三才,字汝立,号中吾。

刘三才五官端正,玉面漆发,皓齿朱唇,相貌堂堂。而且自幼聪颖,勤奋好学,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倒背如流,诗赋词曲无所不通。

二十一岁时去参加乡试,临行前到县衙去办理准考文碟。清晨起脚前去县城。刚下过雨,途中坡陡路滑,一路荆棘丛生,翻山越岭,不仅一身泥土,而且衣服也挂破了几处,给人有些衣冠不整的感觉。可是赶到县城已日过晌午,县太爷不在衙内,知其踪迹者告知在外饮酒。

三才循迹而去,知县、师爷和几位乡绅正在馆子里饮酒作乐,猜拳行令。三才怯生生地上前说明来意,酒意正浓知县感觉甚是扫兴,不悦地吼道:“去去去!你这个娃娃好不懂礼数,没看见我们正在吃饭吗?”

看见趾高气扬的县太爷,刘三才央求道:“大人,学生还得在天黑前赶路回家,我家离城里有好几十里山路呢。”

“你赶你的路与我等何干?雷公还不打吃饭人呢!”

年轻气盛的刘三才见父母官如此冷漠,便愤然道:“这哪像我们的父母官啰?一点不体恤学生爬山涉水,翻山越岭之苦”

知县见眼前衣裳烂缕的少年还傲气十足,藐视道:“小伙子,我就是让你去考,你考得起吗?”

三才见县太爷愿意让他去应试,语气马上平和许多。信誓旦旦地答道:“多谢大人,我一定考得起!”

酒意微醺的知县以鄙视的口气说道:“我量你也考不起!”

胸有成竹的刘三才也不慌不忙地说道:“大人,如果我考起了呢?”

知县酒性正浓,不假思索地随口答道:“你如果考起了,我从你胯下钻三道!”

这时,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,有的劝年轻人息事宁人,也有的说县太爷以大欺小。师爷见大事不妙,赶紧劝知县为刘三才办理了考前手续。

当年九月,刘三才带着官印文书和盘缠去省城参加乡试(当时国家统一安排的省考)。见了考官便主动上前通报道:“川北道顺庆府邻水县华峰寺坎下凤凰塆生员刘三才前来应试”。考官见三人仪表堂堂,随口问道:“华峰寺坎下景象何如?”三才答道:“擂鼓点灯照华天,中间一水响三滩,左右金垭对马鞍,门前二十四个擀饭山”。考官欣喜道:“妙,妙哉!”三才通过面试笔试,结果中了举人。荣获万历10年(1582年)壬午科解元,即全省的第一名。知县得知刘三才摘得解元桂冠,后悔当初酒后失言,心中甚觉难以为情,便派人在刘三才的故居凤凰塆左边修了一座解元老爷的石刻雕像(石雕现实犹存)。

次年刘三才赴京会试。就在京城发榜的前一天晚上,知县做了一个噩梦,梦见天色阴沉,电闪雷鸣,顿时暴雨如注,平地积水成渠,县城瞬间变成一片汪洋。真是不知所措,只好爬到县衙后的银鼎山上,居高临下,向四周巡视,眼前不见一点城廓,一片洪流滔滔。这时,上游汹涌澎湃的浪涛中飘浮着三根溜圆的木材,顺流而下,直奔知县而来,眼看躲闪不及,吓得倒退三步,跌倒在了泥泞里。

知县被噩梦惊醒,一身冷汗,辗转难眠。天刚发白就跃身起床,赶忙传来师爷为他圆梦。师爷不知何故,忙问其缘由,听知县讲述了昨夜噩梦之后,便想起了过去县太爷与刘三才那不愉快的酒后对话,便道:“大人,是不是刘三才进京会试又考取了功名啰?”

言语间果真京城传来消息:邻水举人刘三才京师会试榜上题名,获万历十一年癸未三甲第一百零八名进士,时任吏部文选司主事。面君时,深得圣心,庚即升任吏部尚书,正二品。师爷想了想,说:“可能不日将衣锦还乡,扫墓祭祖”。

这吏部乃朝廷六部之首,掌管全国大小官吏的考调、任免、升降、封勋等事务。而尚书乃吏部的最高长官,俗称天官。在一个七品县令看来,确实是难以望其项背。

知县便是坐不住了。庚即带着随从人等四门迎候,可连续等候数日,都却不见朝廷命官的踪影。猜想定是那尚书大人还在为几年前的酒后打赌生气,心中更是忐忑不安,如不诚恳地向其示好,今后的日子肯定难过。

于是便抽调了本县的能工巧匠,夜以继日地赶忙在县城的刘氏祠堂桂林居门前塑造了这座“尚书坊”, 牌坊造型是知县精心设计的,暗喻本人愿受三才之胯下,以示对天官大人的诚惶诚恐和邻水人耿直豪爽,一诺千金的精神。同时将刘三才的出生地“桂林漕”命名为“贵人漕”以示歉意和敬意。

却说那尚书大人在京师就职后,便认真料理国事,对吏部的事务兢兢业业,处理的井井有条,对皇上吩咐的朝政,处理的妥妥帖帖,得到了同朝幕僚的敬佩,深得神皇帝的赏识。皇上夸他“英才冠众,政绩超群”。成为了皇上的宠臣,因此,更是宗宗件件办起来得心应手。直到任职后很久才回乡祭祖,早已把过去在家乡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忘却得一干二净。

可知县却于心不安,总是难以释怀,盘算着吏部尚书回到邻水后,怎么隆重设宴热情款待,倾心交流,诚心道歉,以恳请尚书大人原谅过去的酒后失言。

但是,吏部尚书回到家乡后,并未去县衙,直接回到贵人漕老家上坟祭祖。到处理完家事后才和知县一起去体察乡土民情。行至牟家挂榜山时,知县忧心匆匆地提及哪当年的旧事,恳请尚书大人原谅自己过去酒后失言。尚书大人抿嘴一笑说:“你我既是同朝为官,皆是同僚兄弟,共同为皇上分忧,为朝廷解愁才是应当思考的大事,区区小事,何足挂齿呢?”并在挂榜山题诗:“嶙峋并峙石岩齐,甲乙憑谁共品题?磊落千秋诚不朽,几人堪许注金泥!”大意是峻峭的巨石与伟岸的石岩展现了挂榜山的风景秀丽,它们的作用是分不出主次(甲乙)大小的。你我同朝为官,做的是同样的事情,发挥的是同样的作用,凭什么要分个高下呢?唯有光明磊落,诚信为民,诚实办差,定能赢得百姓的拥戴,得到朝廷的认可,功垂千秋,流芳百世,但真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啊!事到如今,知县方才翻然领悟,一直压在心中的哪块石头终于放下了,发出了由衷的感慨,“哎!”“没想到大人胸怀如此大度,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!”

这座牌坊经过了明清两个朝代,直到解放后修建百货公司时才和桂林居祠堂一起拆除了。

历史的痕迹渐行渐远,人们的记忆也逐渐模糊,可这名人轶事仍然是有据可查,民间的传说更是源远流长。“尚书坊”在拆除之前是邻水县城令人向往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彰显了邻水人一言九鼎,言出必行的良好品格。拆除之后仍然是一段令人相传的佳话,


最新回复 (0)
返回
发新帖